离,还是不离
离,还是不离?很多人面临这个问题时,会犹豫不决,会下不了决心,又或者“盲目”地下决心,毕竟是第一次离婚。
这个问题很复杂,每个人都有他独特之处,但婚姻也有许多共同之处。总得来说,离婚能不能把自己和孩子的生活安排妥当,过得更好。
安排妥当,涉及更多客观上的条件,基本的生活基础。比如,自己没房,对方只有一套婚前房屋,没有多少共同存款。自己也没收入,或收入较低。离婚后想自己抚养孩子,又没有原生家庭帮助,几年内面肯定要临困境。
又比如,双方都是工薪阶层,收入1-2万一个月,相差不多。有房也好,无房也好,在判了3000抚养费的基础上,大体也是能抚养小孩的。只是没房的话,后面需要租房。如果坚持认为没房子住,自己和孩子过不下去或过得很困难,属于“是否过得更好”的范畴了。
过得更好,既涉及到客观的物质条件,也涉及到主观价值的判断。这就很复杂,甚至挑战普通人的三观。
比如,工薪阶层1-2万的人,无法理解有钱人的阶层的婚姻,为什么老公在外面三妻四妾,一堆私生子,离婚明明可以分到很多财产,她和孩子足以过上无忧的生活。为什么还是不离,还要忍着?
在老公的逻辑里,离婚就算分掉明面上一半的财产,损失惨重。不离婚,财产还是没损失的,照样可以在外面乱来。
在老婆逻辑里,看到的并不是分到的一半,而是老公分走的一半,便宜了其他女人和孩子。不仅如此,未来老公还会赚钱,都是便宜了别人。又或者对现金流造成严重打击,生意做不下去,要破产了。以后对孩子没有帮助。
至于老公出轨,违反了现代婚姻的普世价值——相互忠诚,尽管她也很痛苦。但这种痛苦有时候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化解的、缓解的。尽管转化后的价值观,在普通人眼里是扭曲的,但在她的内心里是逻辑自洽的。
一旦接受了后宫文化,那么就会换一个态度对待自己和老公,把精力放在如何保全更多财产,给孩子争取更多,该怎么过就怎么过。网上不经常有人开玩笑说,老公一年给几百万生活费,他爱干啥就干啥去。把老公当做没有感情的赚钱机器,会快乐很多。
我们可以不接受这种价值观,也可以批判这种价值观,但我们没法替代别人去生活。离婚,不是抽象的数据,而且某个具体的人在选择、安排自己的生活。最终还是他本人过自己的生活。
又比如,因为生活琐事、性格不合等,导致感情破裂,没有家暴、出轨、吸毒、赌博这些原则性问题。即使是工薪阶层,很多时候也会考虑离婚后产生的诸多新问题。
如事业处于上升期,投入工作中的精力较多,对方在工作之余也会尽心尽力照顾孩子,双方的存款刚好可以合力置换套学位房,孩子即将读小学,双方的收入合在一起,能过小康生活,也能承担小孩课外每年5-10万的培训费。
一旦离婚,原来的合力消失,单独抚养小孩,既没那么多精力,也没那么多钱买学位房。
双方都重点关注到小孩的生活、学习安排,可能就会认为现在离婚可能会过得更差。就可能选择将就着过。一旦双方都采取了这种心态,反而平常的生活琐事,也变得没那么重要,懒得管,吵架也少了,好像婚姻也没那么糟糕了,心里想着再找一个人过日子,说不定也是一个轮回而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