怎样判断父母是不是真的爱你
真正爱子女的父母,是代际关系中的利他主义者。当你们的利益冲突时,多大程度优先考虑你的利益,才是判断“父母有多爱你”的根本依据。
给钱不等于爱。比如投资你的学业未必只是为你好。有钱又有远见的父母知道投资子女教育是回报率非常高的明智选择,对他们本人也是好事。利益一致时看不出爱。
愿意出钱让你上好学校,把你培养成一个优秀的工具人,但等你学业有成后,却阻挠你留在大城市追求更好的生活,用各种蹩脚的借口说服你回老家工作(顺便替他们养老),把他们的幸福置于你的之前,就很难说多爱你了。
利益冲突时,愿意把他人福祉置于自己之前,也是判断任何爱的标准:爱情中也不是说肯花钱就是爱——ta可能恰好钱多又想省事。资产买姿色算不上利益冲突,顶多算利益交换,并不是一个考察爱的场景。
要写就写点严密、普适的标准。如果像高赞写的“谈钱”,那官二代富二代最被父母爱了。但自古以来帝王将相的家庭,为了权力平稳交接可以牺牲子女的自我,甚至生命,这些子女很难说是被爱的,个中痛苦只有局内人知道。所以说钱不是爱的准绳,只是爱你时可以投入的资源罢了——人常说“论心不论迹,论迹贫家无孝子”。
大多数父母在小事上做点牺牲心甘情愿(比如给你吃鱼肉自己啃鱼尾),但在人生大事上让步太难了。最差劲的父母是为了自己的小事(比如一点面子)要求子女在人生大事上牺牲。
做一个代际关系中的利他主义者这个标准过高,大部分父母经不起这种考验,做不到也很正常。我宁愿大家老老实实承认人的本性就是自利的,不去讲那些温情脉脉的谎言,不去标榜多爱子女,先守住尊重他人边界的底线再谈爱,也能少很多打着“爱”和“为你好”为旗号的伤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