双方离婚从哪里可以看出来
我发现一段婚姻会不会离婚,其实从刚开始时就能看得出来。
比如,有一类很典型的夫妻结构。
——丈夫会压抑自己的感受,很少表达自己的需求,发生争执时会向妻子妥协;
妻子执着于情感高位,很想要获得被爱,缺爱、强势。
这类夫妻,感情往往有一个固定的发展过程。
阶段1
两个人基于内在的缺失,会形成高度的契合。妻子会渴望安全感,对情绪价值有极高的要求,很想要支配对方,期待被重视,会以自我的感受为中心,而丈夫因为从小就有一个强势的养育者,一直和自我的人相处、互构,或是自己的需求一直不被重视,就会压抑自我成全伴侣的需求,妻子会感知到满足。
丈夫的内在力量很弱,会被有张力的人吸引,欣赏伴侣有主见,他会成为一个服务者,找到一个主体性很强的人,也会因为妻子对感情有高需求,他会感知到被需要。所以,丈夫的需求也是被满足的状态。
在这类感情的初始阶段,会有很长的一个稳定期,往往支撑彼此到结婚后的好几年。阶段2
夫妻彼此形成了稳定的情感模式,总是妻子提出要求,丈夫去妥协。过程中,因为丈夫有回避的特性,很少表达自己的感受,遇到冲突后很容易逃避,所以妻子会有不满,会频发指责、抱怨,但她对婚姻整体是满意的,因为丈夫有付出意识,也会迁就她。
从丈夫的视角看,他会觉得总是自己在牺牲、付出,压抑自己的想法,发生矛盾也总是他在迁就,会逐渐积攒负面情绪,感受到不被关注,就会开始表达自己的不满,想要妻子也能顺从自己、在意自己的感受。
这个阶段中,彼此婚姻的矛盾开始显化了出来,让婚姻朝着破裂的方向发展。
阶段3
妻子在感知到丈夫的不满后,依然会延续过往的情感模式,因为她的需求是被重视,注意力会放在自己的需求上,没有力量关注伴侣的感受。
而且,她会觉得丈夫对自己没有那么好了,会担心伴侣的好彻底消失,就会依然要求对方爱自己。这时,妻子会一直在自己的主观意识中去要求伴侣。
丈夫体验到妻子特别“自我”,一次次提出自己的需求,却被一次次忽视,慢慢就会纠结要不要离婚,有了离婚的念头。
阶段4
两个人陷入到一场拉锯战里。频繁地冷战、忽视,相互消耗,丈夫最终下定了离婚的念头,变得格外冷漠。
妻子会觉得受伤,因为她过去一直是被爱、被顺从的角色,所以会依然从自我的角度考虑问题,觉得丈夫不负责任,会感受到愤怒;但也因为对伴侣还有需求,很依赖对方,所以对失去伴侣会感知到恐惧。
于是,妻子会向丈夫表达自己的愤怒与需要,可丈夫期待的是自己被理解、被看见,很想要妻子真正懂得自己的感受,看到自己的委屈,能不那么“自我”,但他感受到的是妻子的攻击,以及妻子对他的索取,他会认为妻子之所以挽留自己,不是因为爱他,而是因为还需要他,他会觉得在妻子心中只是把自己当成工具,他认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人真正爱自己。于是,就会更冷漠地提出分开。
最终,这类婚姻就会发展到离婚的地步。
其实,所有的婚姻都有修复的可能,即使发展到最后的阶段,也有挽救的空间。
但真正的问题,是两个人从始至终都没有经营婚姻的能力,丈夫总在妥协,在压抑自己的感受,妻子一直强调自己的需要,执着于内在缺失的满足,但彼此并没有形成相互支持的情感场域,都不知道怎么去爱一个人。
而想要真正修复婚姻,就需要我们重新提升自己爱的能力,能察觉并满足伴侣的内在需求,知道怎么去爱,才有机会真正修复婚姻,让两个人重归于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