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会有冲突和好的现象
很多婚姻,总处于“冲突-和好”的循环里。
——每一次你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,就会用攻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,伴侣体验到被攻击后,要么也会选择指责的方式攻击你,要么用沉没和妥协来防御。
彼此吵架、冷战,相处时会频繁爆发冲突。
可彼此依然有爱,最终不会选择离开对方,某一方给了台阶后,两个人就会和好,婚姻再次风平浪静。
但,尽管每一次都能和好,可感情本质的问题一直都存在。
所以,你们就会陷入到这种循环中,总是发生矛盾,感情在这个过程一次次被磨损,婚姻就会走到尽头。
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?
原因是,在这种情感模式中,我们过度陷入到了自己的主观意识里。
比如,在你的视角里,你很想要另一半改变。你认为如果另一半变了,不再像当下一样,能主动契合你的预期、满足你的情感需求,那么婚姻就会幸福。
可能过去你们相处的时候,你认为他总是不包容你的情绪,不给你提供情感支持,不顾及你的安全感。
所以,你认为如果另一半能在你发脾气的时候包容你,能猜测到你的想法,出行时报备,满足你对婚姻的期待,那么婚姻里的问题就会消失。
于是,你会觉得自己“表达期待”就是在“解决问题”,至少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。
而另一半没有做到,因此,你会觉得婚姻的问题是伴侣造成的,会认为另一半是一个“坏人”。
可是,表达自己的期待、向伴侣提要求,并不是在真正地解决问题。
婚姻里问题的解决,来自于两部分。
一部分是能够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,比如你能优化自己的沟通方式,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,可以调动伴侣为你付出的积极性;
另一部分,是你能够在情感层面“看见”对方的感受,把伴侣定义成一个有血有肉地普通人,不用自己的理想化期待给伴侣设置标准,能看到伴侣行为背后的动机和真实的感受,逐渐去“接纳”对方,而不是去评价另一半。
但,当你总在用自己的期待去要求伴侣改变时,你自己设定一个标准,你成为了你感情里的裁判,可以去定义、评价伴侣的行为是对还是错。
这时,你就会处于“审判者”的位置上,没有亲力地正向经营感情,也没有去理解另一半的情感需求,你会敏锐地捕捉伴侣的负向行为,给另一半贴负向的标签,就会觉得婚姻里的大风大浪都是对方带来的,自己对婚姻的不幸福没有责任,都是另一半的问题。
最终,你会认为自己是受害者,觉得自己遇人不淑,感情也会走到尽头。
我觉得,每个人都期待自己能获得被爱。
可“被爱”,不全是由伴侣提供的,更是自己创造出来的。
当有一天我们自身具备了创造被爱的能力,就有了通往幸福的可能